企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信息化无疑将成为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唯一选择,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工程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有得失有体会,笔者了解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那些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列出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实施,急于求成 企业对信息化的概念、能解决企业什么实际问题、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有的人认为将软件买来即可,对实施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有的甚至说只要提供说明书即可,还有的急于求成,要求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这些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信息系统建设中有一句老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企业本身的问题在软件提供商(更准确地说是信息化合作伙伴)的指导下,明确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要的解决办法来处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在这个分析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整体规划,即从企业的数据流的流向来进行规范划,确定正确的数据流向,产品设计(CAD)和工艺设计(CAPP)所产生的数据是企业最基础的数据,是下游ERP系统的基础数据,也是PDM信息需要管理的数据,首先要考虑设计和工艺的信息如何准确地传给PDM系统,如何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如何保证与ERP的集成,在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考虑与企业已有的软件的接口。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应该先分析企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规划,与软件提供商一起确定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是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规划完成后,就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一般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实施什么,后实施什么,没有定论,应根据企业人员水平,企业问题的紧急程度来定,一般来说,CAD和CAPP技术成熟,先上这类软件是比较可行、容易成功的一种模式,CAD、CAPP基本掌握后,再实施象PDM、ERP等管理软件,使用人员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会逐步加深,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为后期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规划和实施,不要急于求成。在实施前软件提供商应做好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能处理什么问题、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同时也将实施的规范和步骤与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灌输其"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 2.企业与软件提供商配合不够 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配合不够,认为买软件出了钱,其它的事情都是软件公司的,企业被动地等着使用。应该说企业通过反复考查和选型,一旦选定了软件件,企业应该与软件提供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应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应密切配合,以使所购的软件在企业能充分用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信息化过程中软件提供商为企业进行诊断,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和帮助建立规范,但企业一定要积极参与和配合,与软件提供商一起制定一套对本企业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果一味被动地等软件提供商给方案,而软件提供商不了解企业的很多细节以使用他完成的方案不见得完全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如果在这种情况再强制推行,结果可想而知。 就拿编码来说,有的企业完全要求软件提供商提供一套编码规则,作为软件提供商来说他可以提供,但如果企业不主动参与,而完全交给软件提供商来做,结果是软件提供商花大力气制定了一套编码规则,但对企业来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要求。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企业与软件提供商一起来制订规则,软件提供商根据经验,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既因地制宜,又借鉴别人的成果,但切忌照搬照抄。 因此软件提供商应与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培训,让企业明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与软件供应商一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并积极参与到实施和本地化的工作中。 3.企业的标准太老或没有标准 企业现有的标准太老,不太适合计算机处理。随着制造业信息化的深入,标准化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满足不了企业需求的矛盾逐步显现。首先表现在标准化与制造业信息化脱节,制造业信息化需要的许多标准缺乏。比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及工作程序标准、制造业信息化分类编码和文件格式标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标准、数字化建模标准、零件库标准、采购和系统实施规范或标准、制造资源共性技术和工艺及过程标准、产品标识与数据标准、制造管理数据标准、企业间网络化协作认可使用的标准、产品数据标准等。无标先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为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带来许多不应有的问题。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也正在积极组织制定有关标准。在目前情况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或行业已有的标准,与软件供应商一起将现在正在使用的某些标准进行修改,将企业的某些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以提高工作效率。 4.企业的需求超前 企业提出一些超前或不切实际的功能要求,而软件暂时不能满足。有的企业认为越先进的功能越好,在选型过程中一味追求先进,而没有考虑是否实用、是否可靠、是否有局限性等等问题。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根据企业的现有状况,结合现有软件功能,将需求目标分期执行,将需求分为基本需求、近期需求、长远规划;对于基本需求,应该是必须保证的;近期需求与软件提供商一起规划实现时间,可以在基本需求实现后马上开始实施;长远规划的方案和时间都还需要讨论,同时也应根据前两类需求实施后的效果来规划,也有可能软件提供商在不断推出新版本中,逐步满足企业的要求。 5.企业推行的力度不够 有人说:企业信息化,问题不在技术,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的决心和态度。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并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是否能够配合改变。因为一旦涉及改变,这其中就有很多因素,如利益和分配的关系等。其实企业实施信息化不仅要求软件提供商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产品,而且需要企业管理者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否则管理思想就不能与软件技术相结合,从而功亏一篑。所以,企业信息化应该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决策者一定要坚定信心,贯彻到底,支持到底,这才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