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合同是确定甲乙双方合作关系的一份关键的商务文件,如果在合同签订时考虑不周,出现合同条款不详尽、内容不完整、不严谨等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发生合同争议与纠纷。因此在合同审核过程中,监理方应协助业主方进行合同内容的审核,对容易产生纠纷的事项,提醒双方认真对待、明文规定,而且应逐个条款仔细推敲,确保严谨和规范。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查: 1、工程款支付的阶段划分 工程款分期支付与项目关键里程碑应是一致的,因此,在合同中需要明确关键里程碑的时间点(自项目开工后的日历日或工作日),如需求评审通过、试运行、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等,这样,项目的进度控制才有基本的依据。 2、项目文档的按阶段提交 很多合同都是仅仅列出了需要交付的文档清单(包括技术文档和管理文档),而没有提出按阶段交付的约定。因此,有的开发商就在项目验收前才一次性交付所有的文档,而且这些文档有大部分还是在软件开发完成之后再临时拼凑起来的,文档质量完全无从谈起,也失去了过程控制的作用。因此建议,在合同条款中明确文档交付的阶段,或者将文档交付阶段的具体要求写在《项目计划》中,同时将《项目计划》作为合同的一个附件来加以约束。 3、测试和验收的标准规范 测试和验收常常是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测试通过的标准是什么,按招标文件还是按《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阶段哪些需要用户参与,是集成测试还是确认测试?是否需要第三方测试,测试的费用由哪方支付?验收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阶段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测试和验收应遵循哪些规范,具体采用哪种流程?以上问题在合同中都应加以明确,减少分歧和项目变更。 4、监理方的角色申明 监理方的权利主要通过业主单位授权函进行申明,但建议,在建设合同中加入关于监理角色的一些简单描述,如"本项目实施监理,监理方将在甲方的授权下,按国家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有关规范实施监理。"。事先申明监理角色,有助于确立监理方作为建设三方之一的地位,为各方协作做好铺垫。 除了以上几点,在合同审核中,还应结合项目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合同审核是考核监理工作是否精细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了合同的审核工作,才能为项目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